来凤县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大河镇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以根雕精神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 https://mjbk.familydoctor.com.cn/bjbdfyy/pj/

徐家寨一栋栋土家原生态古民居错落有致。(全媒体记者杜磊摄)

生态河堤。

千亩茶园。

全媒体记者刘磊刘学成

“最浓的乡愁在乡下,最绿的底色在田园。”行走在来凤县大河镇的乡村田野,让人由衷感怀。

古寨、古树、古梯田,五道水村徐家寨,一个建在青石板上的古寨,继续延续着年的传奇。

微风轻拂,带来桐子园村千亩茶园吟唱着春天的气息。

龙潭坪村生态河堤与牛王庙门楼交相辉映。

近年来,来凤县大河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遵循着“留住烟火气,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”的理念,久久为功,以“根雕精神”,因势就形,精雕细琢,从小而美着手,以点滴变化,塑造连片美、持久美的农村。

精雕细琢

让农村处处是风景

步入五道水村徐家寨,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村落,村内古树林立、溪流淙淙。在绿树浓荫环抱下,一栋栋土家原生态古民居错落有致,恬静自然。

而在“茶绿铺满大地、清香扑面而来”的桐子园村,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、宽广的道路、一望无际的千亩茶园,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,也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流连。每到春茶采摘时,山花烂漫、游客如梭,宛如晋代陶潜笔下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。

诗画之美,关键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。近年来,大河镇*委、镇*府以遵循“留住烟火气,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”的理念,整体规划整个乡镇,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,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、独有的文明传统和传统“DNA”,大大增强村民归属感幸福感。

据了解,大河镇着力实施“秀丽大河”工程,按照“一主引领—一轴支撑—两翼并进—全域协同”,完善乡镇总体规划,形成“覆盖全镇、统筹兼顾、层次分明、彰显特色”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。

与此同时,围绕全域旅游,从农村传统历史、人文积淀、资源禀赋、地形地貌以及群众基础等实际,以白岩山康养区为中心,连通咸丰县坪坝营景区,串联五道水、龙潭坪、老板沟、冷水溪、独石塘、桐子园六村成线,以点聚片、以片集群,将灵动的山水和各具特色的乡村巧妙结合。

在大河镇,原来未加珍视甚至弃如敝履的历史文化,特别是一些古村落、古建筑,一夜之间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。

驰而不息,久久为功。如今,独石塘村初心教育基地、五道水村特色村寨、桐子园美丽乡村、龙潭坪园艺康养……大河镇一心一带上的一颗颗“珍珠”,正连成一道道“风景”,形成一片片“风光”。

“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我们不能急功近利,应根据每村的实际情况有规划、有步骤地实施,要以根雕精神,因势就形,精雕细琢。”大河镇*委书记赵*说道。

保护生态

让农村更像农村

3月13日,青山掩映、绿树萦绕间,龙潭坪村村委会前河水潺潺流过,不经加工的石头层叠垒砌而成的河岸古朴而自然。

“这些层叠堆砌的石头可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,其中的缝隙适合生物生长。”龙潭坪村*支部书记张桂成指着正在修建的生态河堤介绍。

“龙潭河河水清澈,但到汛期有可能产生洪灾,河堤治理既能防洪,又能保护生态。”张桂成说道。

年1月,龙潭坪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,建设生态河堤是其中项目之一。该镇在建设河堤的过程中,坚持生态治河的原则,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水体和土体、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,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护坡。

“现在这条河可以养鱼了,我准备买点鱼苗,以后喊大家一起来钓鱼。”村民邓加国说。

在五道水村徐家寨,全寨禁止修建水泥房屋,禁止在青龙山上砍树,遍布全寨的污水管网以鹅卵石包装,从细微处保留生态底色。

徐家寨村民徐成林,早在年就把水泥、砖、砂等材料运回来,准备修建房屋,经村干部多次做工作,今年才开始修建传统的木制吊脚楼。

与龙潭坪、徐家寨一样,大河镇一个个乡村正在美丽蜕变。大河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,以生态保护为前提,不搞大拆大建,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,保持农村传统美、自然美和生态美。

为此,大河镇多次、多层面召开村民代表大会、乡贤议事会、企业主大会等,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植入村民思想中,把森林保护、减少面源污染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群策群力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。

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。大河镇将村庄环境整治纳入长效管理已成常态化,大力推进道路整修、墙面美化、生态绿化、改厕排污等行动,深入保护生态环境,努力营造生态、宜居、文明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。

这些年来,一组数字镌刻了大河镇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的铿锵足迹——全镇完成农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座,农村公厕建改27座;集镇铺设污水处理主、支管网和入户收集管网25.6公里;新建1座垃圾中转站,采购4辆农村环卫保洁车辆,创建6个农村垃圾治理分类试点村,为41个村(社区)统一采购不锈钢垃圾桶个。

如今,白果树村沿河生态景观廊道、龙潭坪村生态河堤,成为全镇生态保护机制的样板。

门口就业

让农村留住农村人

“自从开了这个超市后,每天平均收入多元,还能照顾到家人,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。”年,常年外出打工的桐子园村村民何燕回到村里,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村里观光游玩,她便没有外出务工,在家开起了小超市。

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大河镇*委、*府考虑更多的是,如何“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”,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家园?乡村问题千头万绪,问题的源头是能让村民回来,让村民成为第一受益者。

为此,大河镇因势利导,因地制宜兴产业。按照“一村一品一特色”思路,打造“农”字号企业,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。

目前,该镇已发展绿茶、油茶、藤茶3.5万余亩,小水果余亩;建成以香菇菌棒场为核心、8个香菇基地为支撑、辐射全镇27个村的香菇产业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做好茶、果、菇等文章的同时,大河镇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、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,“不仅要有农业特色产业,山水旅游产品,还要有美食养生、山水旅游产品等多层次休闲产业链。”赵*说。

今年,大河镇全力打造独石塘村初心教育基地、五道水村特色村寨、桐子园美丽乡村、龙潭坪园艺康养等名片。

而围绕“一心一带、两河四岸”为骨架的旅游布局,大河镇重点推进乡村康养、农旅结合、红色文化的三产融合旅游产业带和沿河两岸滨河走廊田园风光带,不断优化全镇的旅游布局空间和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
此外,绿色产业产生的聚合效应也逐渐显现。来凤县富陵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入驻龙潭坪村,流转亩土地,从湖南花垣十八洞村引进*心猕猴桃、甜柿、*金李、柚子等特色水果,按十八洞村标准种植培管,收获的猕猴桃由十八洞村统一销售。目前,富陵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每年收入多万元,给龙潭坪村分红6万元,带动全村95户脱贫户就业。

如今,大河镇“农”字号企业初具规模。数据显示,年,全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51家,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收益、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收益万余元,带动脱贫户余户。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